
论坛文集
能量“搬运工”现身 破解日冕高温之谜或有眉目 太阳日冕中首次直接观测到扭转阿尔芬波
通常,在某一热源附近,距离热源中心越近,温度越高;距离越远,温度越低。然而,这个连孩童都熟知的常识却在太阳上失效了。 太阳的核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据观测,从太阳核心 .. |
L3级自动驾驶车今年量产 智慧交通落地,车路协同是关键
本报记者 雍 黎 智慧交通不仅指汽车智能,还有道路的智能。智能汽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运输工具,而是融合了智能交互、自动控制、对外通信、人工智能等各类能力的综合型科技产品。 近日,科技部发 .. |
物种“非随机”灭绝时,森林产材量将大幅减少
长期以来,在生物界存在着这样一个观点,生物多样性高的森林,由于其内往往有很多功能相似的物种,因此丢失(灭绝)一些物种对其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很小。但近日一项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生态学 .. |
氧气现身河外星系 外星生命离我们还有多远
近日,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马卡良231”(Markarian 231)星系内,中外科学家联手发现了氧气。据悉,这是人类首次在银河系外发现氧气,也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外探测到氧气最多的一次。日前,此研究成果发表于 .. |
太阳轨道飞行器启程 带你去看太阳极区长啥样
太阳对人类及地球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太阳打个喷嚏,地球就要发烧。无数事例证明,地球上的异常自然灾害,很多和太阳活动有莫大干系。对于太阳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太阳360度无死角 .. |
紫禁城中轴线的“五维”解构
紫禁城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优秀代表,而位于其中轴线区域的建筑则是其中的精华。在这里,“中轴线”是指南北方向的连线。 我国古人根据对天文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归纳,总结出了中心、中正思想与建筑 .. |
2.7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的银杏 靠这种“神力”存活至今
银杏不仅生命力顽强,还是我们熟知的“活化石”。研究发现,银杏长寿的秘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树干形成层干细胞不进入衰老阶段;二是树体的抗性超强。 最近,扬州大学银杏研究团队、北京林业大学林金 .. |
大气越来越“闷”将使人类越来越蠢?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长时间待在人员拥挤的室内会让人感到昏昏沉沉。室内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之一,有研究者推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整体升高也可能提升室内二氧化碳水平,进而 .. |
寻找治癌“灵丹妙药” 染色体外环状DNA或是关键所在
DNA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我们的遗传物质,人体内大部分DNA都紧密折叠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里。癌症,是全人类面临的恶性疾病。数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从DNA中找到癌症的起因和治癌的“灵丹妙药” .. |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人面岩画
画在岩石上的狰狞面孔 表达了人类祖先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类历史的众多未解之谜中,神秘莫测的人面像岩画当属其中之一,几千年前的远古人类,将目瞪狰狞的面孔刻于石壁之上,其表达和传递着什么?考古学家们一 .. |
人类胚胎早期发育的黑匣子 正在缓缓打开?
人的生命起源于早期胚胎,但人类胚胎着床后发育是怎样进行的?胎儿形成即原肠前人胚胎和多能干细胞的发育过程有没有图迹可循?科学家们一直在为这些生命难题找寻答案。 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日前以长文形 .. |
2019年,科学终结了这些谣言
< wind_code_1 >[/img]医学上确有EB病毒,但其隶属于疱疹病毒家族,并非流感的病原体。视觉中国供图 < wind_code_1 >[/img]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 切实 .. |
太阳上的“小喷泉” 可能是造成日冕高温的“元凶”
实习记者 代小佩 当我们烤火时,离火源越远,温度越低。如果把太阳的核心看作一个火源,同样满足这一规律吗? 由于太阳的能量来自其内部核心区域的核聚变反应,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离太阳核心越远,温度 .. |
“北京人”是谁,90年了还没定论
1929年12月2日,在北京市郊的周口店,首个古人类头盖骨的出土,震动了世界。 2019年12月2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召开建所90周年大会。90年来,古人类学的发展不断更新着远古祖先的面貌。尽管 .. |
1.24亿年前的一次“分手”,让哺乳动物吃得更香
这是一个哺乳动物进化出灵敏听觉和高效咀嚼的故事。 近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1.24亿年前基干兽类李氏源掠兽的听觉和咀嚼器官演化的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 .. |
靠牙齿和四个下颌骨化石 我们能否解开“金刚”之谜
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身高超过2米、体重超过300公斤,它就是200多万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巨猿—— 身高超过2米、体重超过300公斤,有着坚硬的犬牙和巨大的臼齿,咬断一根碗口般粗的竹子就如同我们折断 .. |
揭开呼吸链 超级复合物的“庐山真面目”
——“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巡礼 本报记者 杨 纯 < wind_code_1 >[/img]杨茂君实验室全体成员合影 < wind_code_1 >[/img]杨茂君团队发表在《细胞》杂志网站的照片 < wind_code_1 >[/img]猪源呼吸链超级 .. |
让农作物“吃”下更多阳光 科学家找到光合作用关键基因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人类食物和能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资助下,作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张立新研究员集聚八家单位开展了“光合 .. |
木星附近有个通道 冰冻小行星在那儿变成彗星
实习记者 于紫月 彗,埽竹也。故彗星有个别名——扫把星。中国民间传说彗星主扫除,见则有战祸或天灾。 后来,随着观测手段逐渐增多、增强,人们发现,彗星这一天外访客堪称生命的使者。彗星上搭载的有 .. |
“老糊涂”的发病机理,目前还是“糊涂账”
新药上市,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峰回路转? 用“峰回路转”和“另辟蹊径”来形容近一段时期让人困惑的阿尔茨海默病(AD,又叫老年痴呆症)再合适不过—— 一款正在研发的新药Aducanumab,曾宣布在AD临床试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