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有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yLY
|i!VAj 0
我国当代著名女记者郭梅尼也曾说过:"要当好一个记者,首先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要抓住这个时代最新的东西,要反映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人物。" ,Z0+d~;
bMOZO7g7
无论是"观测风云",还是"时代慧眼",所指的都是记者特有的敏锐感。而是否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是一名记者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Hht2(+3;
N(L[(">$O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之所以举世轰动,是因为他从黄土高原上那支披满了硝烟和尘土的红色队伍中,敏锐发现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星星之火,进而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使命、求索、奋斗,真实地展现在了世界面前。 LPp_Nk7'
qmz3Q
历史学家评价:斯诺是"自马可·波罗之后在西方世界认识中国问题上影响力最大的西方人"。 - _K\D
S*k0#SC]&
在今天这个信息极度快捷也极度泛滥的时代,记者的新闻敏感已不仅仅表现在发现"独家"的能力上,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透过纷繁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MyB@ G3
:k;L#_V
记者的敏锐=发现力+穿透力。 U"u-wwl
<-V~z|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所在。 cu\U%
a6q
Nq-5 2u
美国学者约斯特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一条新闻并不足够真实的话,刊登这条新闻的报纸也就和这个荒谬的报道一样荒谬!" #@1^n
ORwm('
媒体的真实源自记者的求实。 c8[cu+)G
. v$iQ[?x
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坚守,必须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魄,必须有"吹尽黄沙始到金"的韧性。 +!Q]5CK\~
8&ge2ef$
在频频出现"被就业""被买房""被医疗"新闻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依靠求实的态度去伪存真,从而接近事实的真相,传递真实的信息。正如一位报界前人所说:"关心公共利益的报界是能够维护公共美德的,训练有素的报业人员有权利、也有勇气做到这一点。" Dm/E@SMb
vH]w}@lLS
"归零",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名词。"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一丝不苟、分秒不差"……正是靠着这样的精神,中国的航天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9WH5X||\e
39PCsX a|3
"归零",也是优秀记者应当而且必须具有的职业意识。 k:|+|M [%
"<"6o=GgE'
记者是创造性的职业,创新是媒体实践的灵魂。 c|>GlH2j
6?YLqEK%
记者这一职业之所以对优秀青年有着持久的吸引力,在于它所具有的求新、求变、求开拓的创新活力。优秀的记者从来不"嚼别人嚼过的馍",他们向受众提供的,是像"活鱼"一样充满生命力的新闻。他们的新闻,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超越新闻事实的启迪、鼓舞和力量。 kZiP
Lpeh
;0 W??\w
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永远是新闻创新的不竭源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永远是新闻创新的基本遵循。 g
4*+]
gp9)x;s6
创新无止境。正是因为有着"创新"的追求,才有了新闻界的一次次变革,而新闻界的每一次变革,又不同程度地推进了社会的变革。 xtK-1Lt>
(=_i;y-P_<
记者的创造力之无穷,是由公众信息需求不断变化的内容、口味和形式所决定的。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只要始终保持着创新的勇气和能力,不论业内竞争如何严峻,不论"跟风""模仿"如何盛行,也不论传播者的门槛如何降低,优秀的记者和优秀的媒体总能以其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占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闻高地。 T!Q&:g!~w
Wev#KT
t4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PJ5Ux`Lh~
yqXB4!
对于求新求变的记者职业,超前的思维和超前的行动永远是职业之树常青的保证。 gFN j2:;
rlVY%Q4hi
诚如电子传媒时代的传播学巨擘麦克卢汉所言:"一切新生的传播手段都在彻底地改造我们,以致我们的一切都与之接触,受之影响,为之改变。"从平面媒体到视听媒体,从网络媒体到移动媒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引领人类进入新的传播时代。与之相适应,新闻从业者的信息采集、制作和传播理念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 mXbbI'I5o
"S{L@jq%
当新兴传媒迅猛发展的时候,传统媒介却不时传出遇到"寒冬"、甚至濒临倒闭的消息。个中原因,并非仅仅来自后起之秀的挑战,更为根本的是传媒人自身旧有思维模式的框限。 Ve#
4z&2<V
/@vY@E \`
科技的发展,降低了信息传播者的门槛,却提高了对职业新闻人的素质要求。今天,一个称职的记者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信息采集、编辑、传播方式的使用技巧,既懂文字、图片采集,又懂音视频制作。 LX~ogH#Q
f1TzEM./Q
面对这个被称为"全媒体记者"的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MXlp7
mt[<j=*
范长江说过:"记者做到最后,一定要博学,在博学的基础上,然后再专攻一两个方面。" M0c/
^@H]=.?
一些记者在面对职业发展瓶颈时,往往偏重采写技巧的提高,而较少反思自身的知识积累是否适应新的变化、符合新的需要。 9&HN@Yx3
([8gY>Ks
与采写技巧相比,记者知识结构的"广"与"深",更能决定一个记者最终能走多远。 >.\kJ$F,V2
vq(ifa_P
范长江本人,就是记者队伍中博学多识的佼佼者。以20多岁的年纪写出《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在于他的探索勇气,也在于他的博闻强记。正是他的渊博知识,使他能够对当时西北的历史、政治、军事、地理、经济等等等等信手拈来。探险成就了他的发现,博学促成了他的联想,正所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3TY q,
\\FOs6jj#
记者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一个优秀的记者一刻也不能松懈对于知识的追求。 gOnR#As=
tg3pj_Yw
…… |mX5[MX
aCKEjkdb
"书生报国无他物,惟有手中笔如刀。" s4fm>+
;Pg^~Yk"j
正义、勇敢、亲民、公正、律己、敏锐、求实、创新、超前、博学。无论时代如何变幻,这都是决定记者成功的关键。而能否秉承这些词汇之所指,也就成了检验一名记者是否优秀的试金石。 .#nXbB
VehTo.t\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