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有这么一个人,虽然他只有39岁,但他却把这辈子做不完的“事”延续到了“下辈子”。他,1998年作为现役军人参加松花江抗洪抢险,2008年汶川地震自费到灾区做志愿者,2012年资助贫困家庭孩子,2013年为雅安地震灾区捐款,2014年与兖州红十字会签订遗体捐献协议书…… B;T
BF.
w+,x5h1 k
他,是一名癌症患者,2012年5月在济宁市附属医院被确诊为结肠癌。 6@X"]r9D
" Z`-h
直爽的性格,灿烂的笑容是他的“标志”;平常工作,平常生活;不愠不火,待人谦和,熟悉的人这样评价他。可在这平常之中,他却做出了许多人做不到的事情:舍己救人,爱心远播。他,就是兴隆庄矿车辆管理中心职工刘开清。 G2uO[s>xu
^}J)uz
“祖国需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ZC
s|"SST
yNWi5c
1998年在松花江抗洪抢险中,作为一名现役军人,刘开清主动请缨参加抗洪先锋队,浑浊的松花江水掺杂着泥浆迅猛地拍击着岸边,江水离岸堤只有20厘米,他和队友们身负沙袋,奔波于加固岸堤的抢险工作。由于在抗洪抢险任务中表现突出,同年11月,被所在部队党支部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QJ #?4&W
< .O'k*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能为灾区人民干点什么”时时萦绕在他的脑海,当时结婚在即,利用年休假准备结婚事宜的刘开清,没有向单位和自己的家人、妻子打招呼,就匆忙打点行装,奔赴四川灾区,成为一名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在四川绵竹市九龙镇灾区,他被分派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协助灾区喷洒药物。冒着强余震的危险,佩带口罩、手套,肩背喷雾器,每天3次,每次需用3个多小时,重点对垮塌的建筑物废墟、居民活动的帐篷、人员伤亡处、牲畜圈等进行“消杀”,防止疫情的发生。利用换防和休息的时间,他主动帮助灾民收割农作物,帮助灾区搬运救灾物资,脏活累活抢在先冲在前,每天劳累到深夜,只休息3、4个小时。就这样,在灾区他一待就是8天,回到家后,他又黑又瘦,家里人都认不出他来了。 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