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Y`ap8q)
4月6日中企互动聊天室,来自不同行业的54名会员,认为现在大多数企业对提升职工的创新力都很重视,企业要发展,必然要把眼光放长远些。可是企业是否真的清楚职工在提升创新力中还有哪些顾虑?职工在创新过程中还遇到了那些瓶颈问题?企业如果只想着去做什么,去完善什么,不知道职工缺什么,未必会收到好效果。也就是说企业如果不对症下药,不管你的制度多完善,你的奖励机制有多诱人,你的培训有多灵活,对于职工来说都是浮云,只有了解了职工的真实想法,你才能打开提升职工创新能力这扇大门。 q>`$c~-e^
8@KI6KNn0
疏导“困惑”,让职工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4 Bq'N#5
r su4=c?
锦州开元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李新宇 O|nu'4 2D
k#_;fK{
笔者在深入企业班组采访中总能感受到职工的创新精神受到来自企业,来自班组,甚至来自自己多重“束缚”,比如企业的大环境缺少验证机制,班组的小环境缺少支撑氛围,个人担心创新后的风险承担等等。其实企业并非缺少创新人才,而是由于职工陷入“困惑”,无人疏导造成的。 tT\zD*yNbT
笔者4月1日曾经采访了一名在企业工作了20多年的老职工,他说:“工作中,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故障时,多数职工都会根据工作经验,对一些应急问题进行创新处理,比如仪表维护时发现仪表的引压管经常被堵塞,原因是引压管过长,其中的介质易凝造成堵塞,所以维修时他就主张缩短引压管,这一改革,就防止了这一故障的频发。”他说像这样的事,在工作中经常发生,自己的一个想法,有时候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安全生产,也能防止经常出现小状况。可是随后他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虽然这项技改通过了当时的审核,并且现实中很管用,可是这毕竟修改了原来的技术参数,是不是科学,会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问题,谁也无法预料,一旦出现了问题,这责任职工怎么能担得起。 rKgY36j)
在现实中,不同的行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建筑行业在施工中发现图纸与现实出现不吻合,于是施工与设计人员共同商讨,进行有效变更;再比如生产企业在生产中发现操作过于繁琐,于是在原有设备上增加一些小配件,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使操作更便捷等等。很多时候创新就在调整中完成的,然而发明人未必就懂得自己的创新究竟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甚至有些创新最后都变成了专业技术部门的攻关项目。 hc
DIgAI
创新成果的验证机制期待完善。班组职工的创新成果大多数都是为解难题、攻难关而产生的,甚至很多是根据自己工作经验来完成的,就创新而言,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也免去了返厂维修费时费钱的现实状况,但是谁来界定这一临时的创新之举是安全可靠的,如果企业设立一个专业的部门来鉴定,对职工在工作中提出的“金点子”进行论证,给他们担保,这样才会激发他们大胆创新的动力,而且也能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x[!
*%A}
不要让创新成果变成昙花一现。其实,职工中的创新成果,能够申请专利的少之又少,大多数是实用,据单位的一个老师傅讲,每个单位都有技术人员,她在工作中也曾经完成了很多创新成果,而且应用到生产中很实用,所以就一直延续下来了,现在这个成果还应用于生产中,可是这项成果并没有对外推广,当时也没想过申请专利或者核算一下创造了多少价值,只是经过创新后,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了。可见多少创新成果被埋没,甚至被人忘却。企业应该对每年的创新进行收集、整理,对给企业带来效益比较大创新,给予奖励,并且将创新整理成册,下发给其它单位,这样就能让好的创新成果不会昙花一现,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 pi&@5L3e
[/size][size=3] 要解决好职工在提升创新力上的困惑,就要保护好他们的“奇思妙想”,并给与他们足够的信心和奖励,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的话,才能实现企业发展,职工增收的“双赢”格局。 06(9AV?
4k/=2ei
|
一共有 33 条评论
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