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0-12-27

生态文明矿井创建的“济三样板”

投产十年来,承担山东兖矿集团公司生态文明矿井创建示范任务的济三煤矿,始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井放在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坚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增强矿井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绿色洁净、生态文明科学发展之路。矿井成为全国首批10个中华环境友好煤炭单位之一,先后荣获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经典矿山等多项荣誉称号。 %}w 2Xi  
|6Vt!C  
清洁生产 绿色开采 bxHY::e  
B`>iiXR,  
煤尘和噪声一直是困扰煤矿企业生产的难题。走进济三矿,在工广区看不到一块煤,更没有煤尘四起的景象和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 V5Cm{ X  
5JPJbzmE  
在实施清洁生产上,济三矿井上下全面“给力”。在工广区各粉尘源头位置装设粉尘自动监测设备,对尘源位置及整个工广区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实时上传至能源计量与环境保护监测系统终端,根据上传数据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以无尘化为目标,实施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防治,全过程控制了粉尘和噪声污染。发挥井下充填技术优势,将井下所有不可回收软硬垃圾回填到矸石充填巷,为井下巷道“清肠”,净化现场作业环境。工作面安撤转换设备必须“洗澡”后干净出面上井,杜绝煤屑跟随设备走一路撒一路带来二次污染。对地面工广环境,他们建立矿外车辆冲刷系统,要求所有进矿拉煤车辆冲刷干净后方可进矿,地面垃圾回填井下,最大限度实现了工广无尘,清洁干净,产煤不见煤,清洁生产效绩被山东省环保厅评定为A级。 k@|5Cv.  
#P>6'{.$  
创建采、掘、处“三元”洁净开采模式。实施“以矸换煤”绿色开采,开展了“断层边角煤柱巷采矸石充填技术研究”,合理布置井下矸石充填巷,置换呆滞煤炭,解决“三下采煤”以及矸石地面排放、污染等问题,实现了井下掘进矸石就地回填、换取煤炭、地面矸石零排放的“绿色开采”,减少了采后地表下沉。累计充填矸石50万吨,置换煤炭36.3万吨,节约矸石堆放场地12000㎡,节约矸石污染治理费248万元,实现了经济、环境和社会等综合收益显著。 . i;xL  
W;FH"id%mV  
节能减排 能源循环 &1w'Mcx P  
- _aiHyzW  
济三矿在实现矿井可持续发展上,坚持 “资源综合利用、经济循环发展”的和谐理念,依托科技与管理创新,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循环可持续健康发展新的新路子。 jIO}ls  
MhkcoSS  
突出“四节”,全面降低能耗。注重节水,严控跑冒滴漏,生活供水实行分段式恒压供水,严格用水考核,控制了地面取水量。针对矿井水丰富的实际,建立井下自供水站,利用地势高差,输送到采掘工作面用于生产。生活污水和富余矿井水综合处理后,用于电厂、地面生产、消防、绿化及工广降尘,复用率100%,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十年来累计复用中水超过5000万m3,直接经济效益3250万元。注重节电,强化定额管理,量化采煤、掘进、洗煤等10项电耗单项指标,科学优化矿井供电、皮带运输等生产系统,实施技术改造24项,解决了“大马拉小车”,年节约电费、维修费620万元。注重节油,严格落实生产用油责任,积极开展进口设备国产化研究改造,制定地面通勤车、井下胶轮车单车单程耗油标准,降低了油耗。注重节煤,实施电厂余热供暖系统改造,利用电厂余热集中为矿工业厂区、生产、办公场所供暖,淘汰了5台多年运行的供暖锅炉,实现了烟尘、SO2零排放。 m1tvu9s@\  
39{D#|3w  
同时,充分利用地热资源,为矿井东部工广区供暖,实现了冷热联供,产煤不用煤。变废物为“宝物”,将煤矸石及电厂的电能、蒸汽和炉渣、粉煤灰等进行综合利用,将矸石、煤泥等洗煤副产品直接由皮带输送到电厂作为发电原料,发电产生的废料——粉煤灰用于井下防火注浆,煤矸石烧结制砖,用作建筑材料,工业“三废”全部得到内部循环链综合利用。 t}z@\8)  
[to^M@q  
匠心独具 建塑经典 \DPU]'+ah  
$z:%A%5  
碧水环绕,绿树掩映,鸽飞鹭游,雀鸣猿戏……微山湖畔的济三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H%vO?  
7]IK.g  
如果不是井塔、天轮和煤仓这些煤矿特有的标志,很难想象这就是煤矿。该矿利用濒临微山湖,自然水体多、地下水位高的地理优势,开挖环绕矿区的人工河,以河流为主体形成了樱花池、荷花池、石榴湾等八个景点,成为矿区无围墙,为生态文明矿井创建打下了先天优势。 -s V^I c  
o:j&'&I  
对矿井工业广场按照不同功能划分出四个区域:场前区、风井工业区、选煤厂工业区、公寓食堂生活区,突出了矿区总体美与区域美,生态美与艺术美。对工广区进行绿化全覆盖和形象塑造,实施“亮眼工程”,栽种了1000余种花木,使地面黄土不见天,既降噪防尘,又美化环境。井下原煤经过系统处理后全部进入产品仓,或通过皮带走廊封闭式进入码头,实现了煤炭不落地。将建井时期产生的矸石复土绿化,修建公园度假区,放养孔雀、猴子、梅花鹿、鸵鸟等十余种珍稀动物,鹿喧鸟鸣此落彼起。“柳岸春晓”、“三桥印月”等自然景观,配以反映矿井建设发展历程的“中华之星”、“跨越”、文化灯箱等人文雕塑景观,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企业文化氛围浓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积极开展地面矸石无害化处理研究,治理过程采用堆放—压实—覆土—绿化一体化技术工艺,进行矸石堆山造景,成功绿化矸石山3座。 截止目前,矿区绿化面积30余万平方米,绿化系数达45%。矿井碧水环绕,绿树掩映,湖光山色,四季花香,成为了集休闲、度假、娱乐、观光于一体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示范园区。 (江记文 张明明) =x 86[ef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15979) |  收藏